最近我一直在研究 Julia 语言建模。Julia 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(MIT)开发的新一代编程语言,非常适合大规模数值计算。据官方介绍,Julia 的语法类似 Python(编写简单而效率低),而运行速度接近 C(高效但编写复杂)。我对它感兴趣的原因是我觉得可以用它来研究很多社会问题,诸如新冠疫情分布、全球气候变化,等等。在数据时代,数值分析是很多研究的关键。实际上,MIT 在 2020 年就推出了用 Julia 模拟 COVID-19 的课程,在网上公开,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观。

下图是 Julia 官方公布的各种语言的性能比较,以 C 为基准,纵轴分布越低速度越快。

看起来很有意思,等我有了发现再汇报成果。

今天我这篇文章要讨论的不是 Julia 建模,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,我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,那就是,我们人类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。

大家都知道,地球上只有人是活在双重世界中的。这两个世界,一个是物质的,或者叫客观世界,例如山川河流,动物植物,等等;另一个是精神的,或者叫观念的世界。

物质世界是一切动物都能感觉到的,而观念世界只有人(严格地说,智人)才有。

我们应该认识到:

  1. 理解物质世界,人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科学。
  2. 理解观念世界,情况比较复杂,有宗教、哲学、神话,等等。

严格区分这两个世界对于理解历史上的争论非常有用。很多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混淆了这个区别而导致的。

怎样认识物质世界

科学是怎么认识物质世界的呢?

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建模。例如计算机模拟,它要假设一些参数,排除掉不相关的因素,给定某种初始值,然根据函数关系,它就能预测研究对象的变化趋势,这就是一个小型的科学实验。当然了,这个结果和实际比较,很有可能是错的,然后我们再观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,是不是过于简化了模型,如忽略了某些因素等,然后再修正这个结果,这样一步步逼近真实世界。这个过程就是科学。

所以科学是模型,或者说,一种假设,它永远处于试错阶段。科学代表的不是「真实的世界」。在科学的眼里,模型是什么,世界就是什么,而所谓的「真实世界」,有还是没有,超出了科学的范畴。

比如说,太阳绕着地球转,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,哪个模型正确呢?其实无所谓哪个正确,哪个能解释的现象多,计算简单,哪个就正确。

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有这么一段:

一位著名的科学家(据说是贝特郎·罗素)曾经作过一次关于天文学方面的讲演。他描述了地球如何绕着太阳运动,以及太阳又是如何绕着我们称之为星系的巨大的恒星群的中心转动。演讲结束之时,一位坐在房间后排的矮个老妇人站起来说道:”你说的这些都是废话。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驮在一只大乌龟的背上的一块平板。”这位科学家很有教养地微笑着答道:”那么这只乌龟是站在什么上面的呢?”“你很聪明,年轻人,的确很聪明,”老妇人说,”不过,这是一只驮着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群啊!”

我国古人看到东升西落,水向东流,怎么解释呢?他们说,共工撞倒了不周山(不周山在世界的西北),因此,「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」

大家可以想一想,为什么我们认为老太太的「乌龟群说」和《淮南子》这段「共工头触不周说」很荒谬而「日心说」是正确的呢?

无论你怎么想,科学的功能也就到此为止了,至于有没有一个强大无比的神龟让世界表现成这样,科学是不在乎的,起码目前它的模型不需要这个神龟。

那么模型是啥?模型就是人的想象。

科学模型所假定的一切,现实中未必存在。太阳系、DNA 双螺旋结构、晶体管、原子、小时、分、秒、米、千克,温度,等,都是人类创造的模型,现实可能完全不是这样,它们也许是某种性质的外在表现,只是我们不知道那种性质是什么。广义相对论就说了,引力(如地球重力)不是「力」,它是时空几何结构的一种自然结果。但广义相对论仍然只是一种更高级的模型而已,它也有局限,同时也不意味着经典引力理论就错了。科学的美妙,就在于它有「应用条件」。

而之所以必须这样,是因为人只能这样思考。

黑塞的《悉达多》里有一句话,

没有涅槃这种东西,只有涅槃这个词。

是的,我们要思考一件事,就一定要用语言表达出来。而要用语言表达一个事物,就要给它一个名字。在科学眼里,这就是质量、温度等概念。尽管这个概念可能不准,如《老子》所说的:
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……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「道」。

就是说,有某某物事,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它,暂且称之为「道」(顺便一提,先秦诸子,道家的文采最好,极有气势,但是逻辑性很差,作为议论文不合格。)

进一步,既然科学模型是什么,世界就是什么,那么等于说,世界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观察。你把脑袋套上一个鱼缸,看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是扭曲的,如果所有人都这样,数学物理定律就要修改了,宇宙也就变成了另外的样子。或者你戴上一个红外眼镜,看到的世界又不一样。

那么哪一个是「真的」呢?

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,你怎么观察,就得到怎样的模型,世界也是怎么样的。

因此,我们看到了,科学是用人造模型来模拟「物质世界」,它的应用是有严格限制的。那个理想的「物质世界」是什么,科学不能解释。这就是哲学史上关于存在问题大量争论不休的根源,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讨论。

但是,即使科学进步到今天,物质高度发达,依然消除不了人类对神明的崇拜,对鬼怪的恐惧,为什么?这和人的另一功能有关,那就是「观念」。

怎样认识观念世界

地球上有这么多生物,为什么是人类统治了世界呢?

应该说,人类的物理属性不是最强的,适应环境的能力一般,本来按战斗力排名也就是中等。的确,我们的非洲祖先是「泯然众兽矣」的,但是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,几万年前,突然出现了智人,也就是我们这种生物,他有一项所有动物都没有的能力,那就是想象力。

请注意想象力不是智力,其它动物也是有智力的,但它们没有想象力。

什么是想象力呢?那就是相信「存在物质世界不存在的东西」。这种能力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。可以说,人类文明绝大多数东西,都是想象力的产物。比如诸神、妖怪、国家、民族、文化、信用、正义、法律、金钱、意识形态……

你和人说,这样做,下辈子能进天国,不这样做,就进地狱,很多人会信。而你和一个猴子这么说,它完全不能理解什么是下辈子,什么是天国、地狱。同样,你去商店拿 100 块钱,可以买东西,但是你给你家狗子 100 块钱,让他买点好吃的,狗子肯定不同意,在他们的眼里,钱就是一张破纸,只有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才是好东西。

没有这种能力,我们今天就和山洞里的野人没什么两样。

它为什么这么强大呢?因为它能凝聚一个巨大的社会。每个中国人都不可能认识所有十几亿其他中国人,但你可以让这十几亿人相信,有一个「中国」,我们都是「中国人」,通过这种想象,就产生无比巨大的集体力量。

同理,苹果公司的几万员工不可能建立在熟人基础之上,但我们制造出一个「公司」的概念,让人们相信,你是这个公司的一员,公司好等于你好,这就有了动力。

《诗经》云,「天命玄鸟,降而生商。」据说商朝人的祖先是一只「玄鸟」,我们感觉很荒谬,人的祖先怎么能是一只鸟!但虚构的概念是维系一个集体的关键,就像容格说的,「神话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梦。」

今天我们相信「某国梦」、相信「联合国」、相信「苹果公司」。这就是现代版的「玄鸟生商」。这一切,统统都是我们的想象。在物质世界里,你是找不到它们的实体的。

我们要理解人类历史,就得明白这种观念的力量。比如说,「资本主义」这个概念,任何文明都有贸易,但为什么那些经济模式不叫资本主义呢?或者说,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独立发展出资本主义呢?

不得不说,资本主义这个名字翻译的好啊。所谓的「资本」,说白了,就是做买卖的本钱,资本主义就是「本钱主义」。

但是本钱哪里来的?对,大家可能想到了,本钱其实就是观念,是虚构的。例如,银行贷款一百万给你,并不是说现实世界中有价值一百万的物质相对应。一百万贷款,相当于一百万「信用」,它只存在于你和银行共同构建的想象世界中。

那么银行凭什么相信你呢?那是基于你目前的情况,银行认为你有这个还钱能力,而还钱只能发生在未来,因此这当然是一种想象。

《庄子》有一个「朝三暮四」的故事,一个人喂猴子,早上三个香蕉晚上四个,猴子们大怒,群猴粥粥。于是养猴人改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,猴子皆大欢喜。如果猴子做银行经理,不给你贷款是一定的。

反过来,银行也要有信用基础,否则大家都去挤兑,银行可能就黄了。

所以,仅凭虚无缥缈的信用,人们就可以扩大生意规模,用杠杆撬动经济机器的齿轮,实现从无到有的奇迹,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。

在那之前几千年人类文明中,这是不可想象的。人类历史上,绝大多数都是专制社会。在一个国家内部,是 1% 的精英剥削 99% 的百姓。在国与国之间,是有你没我的零和博弈。我要过得好,你就吃不饱。

因此,资本主义的产生,内在动力不是经济活动,而是政治制度。在近代英国之前,人类不是没有尝试过制度创新,但都失败了。

最接近它的可能是中世纪的威尼斯。10 - 14 世纪,威尼斯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,它的繁荣得益于先进的体制。当时威尼斯有一种合伙人制,一个有钱人和一个想做生意但缺本钱的人合作,有钱的出钱,没钱的出力,赚了钱利润按比例分配(如果有钱人出 100% 的本钱,他得到 75% 的利润;如果出 67% 的本钱,得 50% 利润。)这样,机会向大家敞开,很多有能力的平民因此发了财,跻身精英阶层,社会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。

然而为什么威尼斯没能迈过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呢?因为它触发了人类历史最吊诡的逻辑,社会的进步对统治者不利。随着威尼斯人的富裕,他们要求政治更加开放,有独立法院,出台新的法律。而精英阶层不甘心自己的利益被新贵瓜分,自己的权力遭到挑战,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关闭通往财富之路的大门。从 13 世纪开始,威尼斯最高权力机构「大议会」(The Great Council)开始排挤后来的新人,而老贵族的后代则自动获得议员资格,利益集团开始固化。经济上,极具活力的合伙人制度被国有化,而商人要交重税。这样一步步,贸易活动萎缩,威尼斯的繁荣成了昙花一现。

在大多数历史中,国王/皇帝们都有能力扼杀制度带来的挑战,他们害怕社会的进步会让自己最终成为 loser,因此世界经济始终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之内。普通人连个人财产都谈不上,哪里有信用呢?

科学 = 无神论?

最后我们把这两个世界合在一起,可以说一说神存不存在这个千古难题。

近代科学太成功了(现在传播主的福音都用 Zoom 了),以至于「不科学」带了某种贬义色彩。但很多问题,就是乱套贴科学标签产生的。

科学当然会影响我们的观念,但科学只是用数学模型来模拟物质世界。科学不能调和左派和右派,不能解决种族问题,它也不能解释为何有我们需要神灵。

我借用一句老话的形式:「物质的世界科学管,观念的世界『上帝』管。」无论你心中的「上帝」以什么形式存在。

有人问爱因斯坦相不相信上帝,他说他不相信世俗活动的那个上帝。

但要我说,我们要慎用「存在」这个词,和科学定理一样,它必须有一个前提。如果问我神是否存在,我会说,神当然存在,这正如中国存在、苹果公司存在、知识产权存在、公平正义存在、善恶美丑存在,等等,它们存在于人类的观念中。

但是没有什么比观念更强大,物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上帝、金钱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、被拣选的民族等观念能给人永恒的动力。任何生物的进化都是以生存为终极目标的,只有人,在观念的影响下,可以自愿为了信仰放弃生育后代,甚至自我牺牲性命。

事实上,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,物质世界的延续,主要依靠观念世界去拯救。从研发新冠疫苗到治理全球气候问题,都要通过政府、科研机构、公司们的合作,而「政府、科研机构、公司」都是人类创造的概念,它们只存在于观念的世界中。

也就是说,如今世界,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,需要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去保护。

这就是想象的力量。

反过来说,我认为宗教人士的误区就是,容易把观念世界和物质世界混淆,例如显灵,飞升之类的神迹,这显然是物质世界的行为,宗教不该以这种方式传播,正如科学不必给上帝建模。

大家知道,很多宗教都是严格禁止崇拜偶像的。即使是佛教,在早期,也是不允许有佛像的。佛经里有严厉批评拜偶像而不拜如来是邪妄。为什么呢?观念世界的概念,不能物质化。《天龙八部》的无崖子,就是前车之鉴。他给李秋水(王语嫣的姥姥)雕了一座玉像,一不小心雕成了李的妹子,无崖子就此整天盯着雕像,倒把本尊给忘了,结果夫妻不和,酿成悲剧。

沐浴在十字架圣光之下的欧洲基督徒们,和异端战斗,从来占不到什么便宜。面对病毒也束手无策,一场黑死病,西欧死了一半人。但是自从有了科技的武装,同样是过去那群乌合之众,立马战斗值爆表,古老的帝国一个又一个,在新世界中灰飞烟灭了。而面对病毒,他们也不像过去那样只会祈祷了。

这正说明,「物质的世界科学管,观念的世界『上帝』管。」

最后,想了解更多观念的意义,可看 Yuval Noah Harari 的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,中文叫做《人类简史》。